从基于流量控制向基于流程价值的追求,是急诊室空间设计的新理念,它能够有效改进急诊机构的工作效率。
提高急诊室的工作效率,改善那里的物理环境,是许多医院管理者的首要任务。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某个独立场所,急诊机构通常都是患者进入治疗系统和医院的起点,也是医患双方的重要接触场所。疫情当下,它的重要性被更多人所认识。
大家都知道形式应该服从功能,但不幸的是,很多医院急诊室并未如此。那些貌似高大上的急诊室,其实空间设计和相关的功能都非常糟糕。如:更长的等待时间和治疗程序、病人离开时没有医嘱、房间利用率低、患者和医生都不满意……
要实现急诊机构的高效运转,关键是把每一名患者尽快送到应该去的地方(如适合他们的病房或病床)。在急诊环境中,处置时间是最重要的指标。
高效运作的急诊机构能够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,加快诊断和护理速度,最大限度利用高成本的人力和物力资源,全面改善患者的体验,提高满意度。
许多人都通过等待时间来评估他们在急诊机构的体验。毕竟处于紧急情况下的患者需要尽快得到抢救。当然,有的人情况也许并不是那么紧急,但他们同样希望尽快得到诊断,这是普遍存在的、对急诊机构的心理预期。
急诊室存在的问题
在改善急诊机构的设计过程中,经;嵊龅揭恍┕残缘奈侍,有运行程序方面的,也有物理空间方面的。
有的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直接联系,例如:
■患者数量多时出现的处理能力问题; ■收治和治疗的时间问题; ■处理非致命(需要治疗但并不那么紧急)患者的策略; ■行动不便患者的增多; ■患者分类治疗需要改进; ■员工分配比例需要改进; ■留观与治疗的管理; ■隐私缺乏问题; ■房间大小问题; ■保障空间的改进与室内盲区的存在。
那么,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?
在运转方面,制定一个“简洁的工作流程”是根本解决患者流动的方法。大多数人认为,应该增加治疗室数量,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,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对提高综合工作效率也不一定管用。很多涉及“软件”的问题,如医疗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,可以通过“非建筑”的方案加以解决。
要想快速评估急诊机构的效率,可以用每个房间的年度接诊量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。在美国,一般每个房间每年接诊患者1300 到2000 人次,平均在1500人次左右,如果持续超过2000 人次,就会超出基本负荷,需要扩大设施或通过其他方法提高接待能力。在人流量小的情况下,可以将急诊的设备用于其他地方。即使平均值没有超标,但一般的急诊区时常都会遇到患者超载的现象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
其他衡量效率的指标还包括:
■分诊时间:5-8 分钟; ■到病房的时间:30-40 分钟; ■见到医生的时间:约60 分钟; ■总体就诊时间:220-240 分钟。
当然,这些指标会受到实验或诊断设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。
急诊室的规划和设计
设计师在进行急诊机构的规划和设计时,要遵循流程设计或“精益导向”的方法。这种方法结合了精益规划、空间设计等因素,满足急诊过程中涉及的多重用户。
精益规划人员应先设法消除治疗过程中的“浪费情况”,分析患者到达治疗场所的整个过程,简化流程,以价值驱动的原则实现治疗工作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。
在当前的急诊环境中,提高接诊能力的方法之一,就是调整那些为非紧急患者服务的治疗空间,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紧急治疗、前期治疗和深度治疗的选择,这也成为了管理急诊室拥挤的策略。如果医疗机构能够重新引导普通患者到恰当的地方,更好地配置医院的整体治疗资源,急诊机构的人流量就有可能降低,从而为重症和急症患者提供更多的救治服务。
轻重缓急的问题解决后,剩下的就是人员安排和空间设计的事情了。急诊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标准操作空间的最大化利用,尽可能地增加“通用治疗”房间。除了严重创伤治疗室等特别房间外,大多数房间都适用于上述设计理念。它们的空间足够大,可用于治疗不同的患者。按照美国标准,一般在140 平方英尺(约等于13 平方米)到160平方英尺(约等于14.86 平方米),基本是封闭的。房间采用玻璃墙和隔离门组合,最大限度;せ颊咭。为了节省资金成本,一些医院设计了三面墙和一个幕帘的私人房间,在隐私;、便捷访问和降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。
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设想,一个住院部四周设计成病房,中间有支持中心,每套8 个病房设计为护理团队吊舱。
围绕最优工作流程设计急诊空间的时候,必须确保每个医疗房间的可视性,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实体墙壁,包括楼梯间和机械管道等,从而保证没有任何盲区,方便医疗工作者直接观察到室内的情况。一个理想的ICU 空间内,急诊医生应该能够看到病人的所有情况。
美国医院里的ICU 病房一般能容纳12张病床,急诊机构的ICU 房间会更大一些。一个年接待5 万人的急诊机构通常拥有32 间病房,空间上有些浪费,如果能够把这些病房分隔成小的治疗舱,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面对这种情况,可以把住院区的中心设计为医护人员工作区,病房围绕四周,每个医疗团队负责8个房间。
每个团队至少包括:1 名医生(内科或外科)、2名护士、1 名技术人员、2 至3 名其他人员(行政人员、药师等)。
2 到3 个团队共享一套保障设施,其中包括:
(1)家属陪护间; (2)配药间/ 配药区; (3)营养间; (4)保洁设施间; (5)氧气管道; (6)存储间; (7)急救车; (8)病患卫生间。
整个急诊机构的保障区域包括:
(1)消毒区; (2)危险品存储区; (3)救护车入口/ 患者收治区; (4)急救保障区; (5)扫描区; (6)医护人员服务区(休息、存储、卫生间、沐浴等); (7)行政办公室和会议区; (8)公共区和接待区(等待、挂号、安保、分诊等)。
其他在运转和设施方面的改善还包括:
(1)分诊治疗:如果无法将非紧急患者安排到其他诊区,就应该在分诊区对他们进行有效跟踪。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接受基本的诊断和检验;颊呖梢园才旁谙喽运矫艿目占,但要保证医生随时能够看到他们。这些区域应该有一名负责医生和一个合适的护士团队。
(2)直接分房: 患者通过简短的分诊和快速登记后,将被引导到适当的房间。在那里进一步登记更为详细的信息,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,按照要求进行抽血等。之后,如果必要的话,患者会离开治疗室前往专业诊断室,如CT 扫描室或放射室等。应该注意的是,CT、超声等房间应该靠近急诊机构,以便快速运送患者和掌握结果。
(3)行动不便患者的护理舱: 行动不便的急诊患者越来越多,为了以最适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治疗,很多急诊机构设置了专用护理舱,其中的设施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。一些医院在这方面的需求不大,但一直会有,可以设置一些双重用途的房间,既可以提供住院服务,也可以为行动不便者提供短期护理。
(4)临床决策单元(CDU):通常情况下,医生在做患者入院或出院的决定前,需要额外的检查和评估。如果存在临界指标,可以考虑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附近的CDU。这些区域应该与非紧急患者的快速通道区一样,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,以更密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。这样能保证急诊治疗室尽快得到清洁,转而接收其他急诊患者。
通过建立CDU,保留了常规急诊的标准工作和流程,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接待量。CDU 里的患者也可获得标准的医疗护理,得到适当及时的处置决定。
(5)运送接收与引导区: 急诊患者的转运接收区域经常遇到问题,很多时候在救护人员与急诊人员交接时,患者仍然躺在担架上。在繁忙的接转区域中,患者、家属和工作人员都会异常紧张和忙乱。建议开辟一处专用区域,允许紧急救护的患者尽快入院。该区域应与步入式分诊区相近,但远离公众视野。那里也可作为一个控制中心,让工作人员高效接收患者。
总结
从基于流量控制向基于流程价值的过渡,是急诊机构空间设计的新理念,能够有效改进急诊室的工作效率。其他一些提高处理能力的方法包括:设置快速通道,为行动不便者配专用病床,根据实际情况配通用治疗舱和临床决策单元等。
为了改善总体流程,可以精益分析所有接诊步骤,减少不必要的环节,加强标准化工作,从而达到最优流程要求。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空间设计,实现理想的效果?梢韵仍谀掣銮蚪惺缘,再逐步推广到整个机构。
最后,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考虑急诊环境,;に堑囊,降低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,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、有尊严的治疗和康复环境,这样可以营造愉悦的治疗体验,提高各方的满意度。